飘天中文网 > 似曾 > 第61章

第61章

推荐阅读:

飘天中文网 www.piaotianz.com,最快更新似曾最新章节!

    【但我要提醒你的是,你的那个师父,不该再带回洛阳城。】

    从下等房出来的时候,正是夜半。

    一轮明月当空,前方是秋雨积蓄的小水坑,在月光下闪闪发亮。

    九念路过那小水坑的时候,忽然停了下来,蹲在地上看看倒影中的自己。

    男冠、荒眉、不施粉黛、唇上因为干燥的天气有些干裂,她舔了舔唇站起来,有些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有随身带一点胭脂,起码能在见阿言的时候涂上一抹,不至于这样狼狈。

    姒华言大概是早已吩咐了侍卫,以至于九念走上这二楼的上等房,侍卫们都恭敬地施礼,并未阻拦。

    他的房间里还点着灯火。

    九念轻轻的敲了两声门,房间里便很快传来了一个温润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进。”

    九念推开门,走了进去,这房间实在是大,好几个套间,他穿过了正厅来到侧室,才看见姒华言正走过来。

    他穿着布料微薄的白色长袍,外罩银灰色皂纱衫,干净素雅,浑身散发着低调却华丽的气质。他看到她,寂寥的眼眸猝然亮起一抹星火,随即亲和的笑了笑,说了句:

    “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。”

    九念有些尴尬,站在那里搓了搓手,这样一来姒华言倒像个深闺里的大家闺秀,而她却像个愣头青,性别都调换过来了。

    九念道:“哦,他们总是闲谈不肯睡,好不容易等到他们都睡了,就溜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姒华言已经信步走到了她的面前,拉起了她的手,柔声说:“随我来。”

    九念任由他牵着,他的房间里充满着甜腻的味道,丝丝缕缕飘进九念的鼻息里。

    侧室是一张雕花大床,几盏落地烛台,窗棂前挂着金丝钩边的纱帘,一张双人座榻中间摆着檀木矮几。矮几上有个小火炉,小火炉上正煨着一只小砂锅,袅袅热气从锅盖的孔里冒出来,九念猜想,这屋子里甜腻的味道正是从这里传出来的。

    “团儿呢?”九念脱了鞋子,在座榻上跪坐下,有些拘谨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在隔壁的房间,已经睡下了。”姒华言见她跪直坐着,像桩木头一般,便挑了挑眉,道:“你紧张什么?”

    九念眨了眨眼睛,将跪坐着的腿换成盘坐的姿势,手伏在矮几上:“没有啊,我才没有紧张...”

    跪坐是一种礼仪,盘腿坐着便是不拘小节了。

    姒华言也在榻子上坐下,两人面对面坐着。

    他将桌上摆着的一只青花瓷碗拿在手里,打开了炉上煨着的盖子,舀出一勺晶莹剔透的羹来放入其中。

    空气中甜腻的香味占据了她整个神经,九念眼看着他修长而白皙的手指一勺一勺的舀着汤羹,一声不发。

    自从重逢后,她与姒华言便鲜少这样平静的独处过,在军营里第一次见他,便是那样的酒醉迷乱,恍若南柯一梦,天亮她便匆匆离去。后来也有几天她是在他帐内度过的,可姒华言总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样,九念也不知该和他说什么。

    久而久之,她和他之间,仿佛有一道难以逾越的生疏,竟比见陌生人还要尴尬。

    而自从她冒死将俘虏了孙万荣归来,姒华言对她的态度似乎一下子好了起来。仿佛他们之间,从没发生过那些事情。

    “这是什么啊...”九念眼见着他将瓷碗推过来,问道。

    姒华言说:“曲驿丞送我的桃胶,煨了些桂花银耳桃胶羹给你。晚上可吃东西的习惯?”

    九念以前在冀州的时候,每年都会有求曾家办事的百姓送来这种桃树上分泌出来的桃脂,家里又只有她一个女子,父亲便命人熬给她喝,有滋补美容的功效。

    算起来,已经好些年都没有尝过这样上好的东西了,近年来的日子清苦,饮食上多半也是对付。

    九念竟真的有些馋了,道:“有时候晚上也会饿,但也找不到东西吃,你竟然会做这个?”

    姒华言见她不好意思动手,便将碗拿回来,放在手心里舀了舀,去掉热烫,将勺子递过来。

    九念看了一眼他清俊的面孔,再看了看他脸上的疤,乖乖的将嘴凑过去,尝了一口。

    姒华言定定的睥着她因为汤羹而氤湿的唇,喉结滚动了一下,将空空的羹匙又收了回来。

    九念吞咽下那剔透的桃胶羹,嘴里嚼着银耳,眼巴巴的望着他。

    “甜么?”他问。

    九念点了点头,一双乌黑的眸子望着他,弯了弯:“甜...”

    姒华言原本绷直的嘴角瞬间漾起一抹笑意,整齐白皙的牙齿露了出来,随即又舀了一勺给她。

    九念将脑袋往前凑了凑,在勺子是吹了吹,一口喝了下去,咀嚼着。

    姒华言道:“唇干肤躁,以后多喝一点桃胶羹。”

    “哦...果然是郎中啊...你这样,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一个场景。”九念调皮的笑了笑,终于放松了一些。

    “什么场景?”姒华言又喂了她一勺。

    “以后若是谁嫁给了你,你会不会经常要给她煨各种滋补养颜的汤羹?”

    姒华言的手顿了顿,又舀了一勺给贪吃的她,盯着她的眼睛说:

    “那你要不要嫁我?”

    九念脖子一僵,心跳骤停了一拍。

    他竟然在这样的气氛之中,如此自然地将这句话说出了口,接着凝视着她,看得她心如鹿撞。

    九念不说话,沉默,心事重重。

    姒华言的目光又在她僵硬的笑容上停留片刻,眼底划过一丝受伤,但很快便若无其事的再次拿起勺子,温柔的喂她饮羹,也不再谈论这暧昧的话题。

    九念低头看着他干净的指尖,乖巧的喝下一口又一口。

    已经许久没有人这样温柔的照顾过她了,他的平静与温柔,似乎让九念变成了一只温顺的小动物。

    终于喝完了一碗,姒华言将汤碗放在桌子上。

    见姒华言的面色有些冷然,九念忽然有些心疼,弯了弯眼睛:“还要喝...”

    她是贪恋这温暖的甜蜜的,忽然很想任性一次,虽然她并不知道,自己到底还有没有资格对他任性。

    姒华言把碗又拿起来,衣袖浮动,又舀了一碗晶莹剔透的桃胶羹,将勺子递到她唇边去。

    “在那个小小的宝应寺,粗茶淡饭,吃不到好东西?”姒华言问道。

    九念一愣:“你怎么知道我在宝应寺...”

    姒华言冷笑了一声:“来俊臣居然以为自己能够藏得住你。”

    九念错愕,难怪,他见到她的头发一点都不惊讶,难怪那一夜他醉酒的时候,他便说什么“我本以为你死了”...

    原来她在宝应寺的这三年,他一直都知道?

    九念问:“你是怎么知道的?来俊臣明明买通了那个住持。”

    姒华言喂给她桃胶羹,她却不喝了。

    他把勺子放进碗里,沉了沉:“这不重要,但我要提醒你的是,你的那个师父,不该再带回洛阳城。”

    “我师父...为什么不能带他?他不跟着我和师兄,他无处可去啊!”九念一下子站了起来,不明白为什么姒华言会这么说。

    姒华言见她站起来,怕她要走,便伸手拉了拉她的袖子:“阿九,坐下。”

    九念听话的坐了下来,这一次她的心里像是生了火一样,不安起来。

    “阿言,我在寺里与师父相处了三年,师父待我很好,我很尊敬他。”

    姒华言打断她:“可你知道他在出家之前,是谁吗?”

    九念摇了摇头,这个她怎么会知道。

    姒华言叹了口气,将汤羹又拿起来,喂给她,九念机械的张开嘴,已经无法察觉这汤的味道了。

    姒华言娓娓道:“十二年前,武后临朝称制,独断朝纲,激起了唐室大臣的愤怒,李敬业起兵反叛,一呼百应,掀起了一场动荡。”

    九念点点头,李敬业反叛后来又被镇压的事,天下皆知。

    姒华言将碗放下,炉火里热气袅袅。

    他继续说道:“当时有一篇震惊天下的檄文,出自一文人之手,叫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。此檄文慷慨陈词,长篇大论,历数当今圣上伪临篡位,罪不容诛,你今日所听闻的风火教教义,皆摘取自该檄文。而你的师父,正是这檄文的著者。”

    檄文...反武...风火教...

    九念猛然间抽上一口气!

    不可能!师父怎么会是...

    心底一直压制着的疑惑忽然间破土而出,生根发芽...

    他们逃出寺内的那一天...

    大火吞噬着寺庙,火光冲天...

    她和几个师兄去劝师父逃走,可师父的表情十分诡异,手边放着一封展开的信。

    后来在山下的土地庙里,借着熹微的晨光,九念拿出那封信,无论如何都读不懂。

    “阿言,你有笔墨吗?”她猛然回过神来,脸色一片苍白。

    “有。”姒华言起身将笔墨拿来,探寻的望着她。

    那封书信虽然九念还留着,却没带在身上,她凭着记忆草草的在纸上写了几行,最后一笔勾画完,皱起眉头看着这首诗:

    战马各争鸣

    家邦百万兵

    雄主惊回首

    天下长安宁

    姒华言见她兀然沉思,便将她手里的纸拿过来,放在自己眼前。

    他眯起眼睛,鼻息间发出一声轻轻的担忧,仿佛早就看过一般,朝她摊了摊手:“阿九,笔给我。”

    她将笔递给他,就见他在纸上勾勾画画,将“马”和“各”圈在一起,将“家”上面的“宀”和“兵”圈在了一起,又将第三句中的“主”削去了头,剩个“王”字。

    姒华言画完,将那张纸又推给她,面色有些凝重,却仿佛早已了然于胸的样子。

    九念不禁哑然。

    这第一个字是“骆”。

    第二个字是“宀”加“兵”,并不成字。可兵的意思是须眉,“宀”加须眉便是个“賔1”字。

    那么第三个字,便是“王”。

    骆宾王...

    九念的心里咯噔一下,仿佛在梦里一脚踩空,坠入了深崖。

    1賔:唐代字,同“宾”。

本站推荐:

似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飘天中文网只为原作者盛世爱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盛世爱并收藏似曾最新章节